查看原文
其他

跟99个北欧人隐居10天

钱文丹 芬兰吧 2022-04-26


▲题图:我们的隐居宿舍


在聊隐居生活(文末有更多隐居环境图片)前,先说说我所看见过的生活和世界。


从2014年起,我和先生唐鑫开始对这个世界的探索之旅。


我们去看过汶川地震六周年后的样子,在天地映秀,漩口中学的门口看到石头做成的时针永远停留在了5.12下午14.26分。那个月,我们刚结婚。没有办婚礼,这次的四川、重庆之旅算是我们的蜜月旅行吧。


紧接着,在二战结束后70周年纪念那一年,我们自北向南游波兰。在奥斯威辛集中营里看见过一个民族的困难,犹太人被剃掉的毛发堆积如山,隔着玻璃就摆在我面前。恶心,痛苦,像有剃刀划在自己的头皮。


或许看过死,才知道如何生、如何爱吧。接下来,我们去现代希腊追寻欧洲文明起源的古希腊艺术、文化和民主。


去意大利理清古罗马文明的源头、黄金时代和尽头在哪里。也是在意大利,在佛罗伦萨,我们打通了整个西方绘画艺术发展史的脉络。


我们去西班牙、葡萄牙,看大航海时代最富的帝国当时占有哪些艺术财富、现今又如何。西班牙籍的现代派大师毕加索、高迪、米罗、达利的想象力、创造力胜在何处。


2017年,孩子出生后的第一个暑假,我们待在芬兰,没有出国。那个暑假,我们带着七八个月大的小觉,就自驾从南向北游芬兰,感受大自然的力量。在森林深处的湖边,舀着湖水给小觉洗澡,在拉普兰的野地里烧烤,带他去看圣诞老人、去看北极熊,直抵北极圈。


2018年暑假,小觉一岁半。我们在澳大利亚的黄金海岸拍浪玩沙,在热带雨林里喂过袋鼠和考拉,也带着他去大海深处看鲸鱼(虽然鲸鱼出现的时间他都在睡觉,这个没关系)。


5年来,每年至少一个国家,一住就是一个月。且不算波罗的海这些小国、小城。


5年下来,我们始终明确自己欧洲旅行的主线是“十年内看尽世界名画”,且以此带动对艺术、对建筑、对博物馆教育的思考。


现在我可以很有底气地说,我看见过这个世界上人类精神文明的最高成就,人类的能力、想象力、创造力的“顶”在哪里。也看见过人类“精神食物”的宗教是如何影响人、影响社会、影响艺术。甚至,在芬兰我加入过Viivi、Sarah的读经小组,跟着基督徒们一起读«圣经»(这里感谢她俩愿意带领我这个非信徒。有缘的是,今天我竟然跟Sarah偶然在斯德哥尔摩相聚。她18年搬去瑞典哥德堡市,我们足足一年没见)。


外面的世界很精彩。但这次,我想来点不一样的。不再睁大眼睛向外看,而是闭上眼向内看,去自己的内心世界旅行一次


现在我们就来看这个被我叫“隐居”的内心之旅到底是怎么回事。你或许好奇,什么样的隐居能真正让人只贴近自己的身和心。你或许好奇,我跟这99个北欧人10天都在聊啥、干啥。你或许还好奇,我们在哪里隐居。


我会一一讲。


1

隐居10天只学一个字


当维京游轮,渡我们离开芬兰赫尔辛基的岸,抵达瑞典斯德哥尔摩的对岸后,我们便踏上了前往世外桃源的路。


80多个芬兰人,几个瑞典、丹麦、挪威人,几个英语母语的人,仅我一个亚洲人(之所以北欧人占主导,是因为这次“旅行”的指导语言是芬兰语和英语。原谅我标题用了99个北欧人这个概数)。加起来,共100个学员来到了北欧内观中心。


中心坐落在橡树森林里,红色小木屋很漂亮。这红和绿,便是我们接下来10天的所有色彩。


拿到这10天的安排表,我把它称为这10天内心之旅的“行程单”,简直惊呆。不多说,直接看:


  • 4.00起床

  • 4.30-6.30 内观

  • 6.30-8.00 早饭、休息

  • 8.00-9.00 内观

  • 9.00-11.00 内观


  • 11.00-12.00 午饭

  • 12.00-13.00 见老师或休息

  • 13.00-14.30 内观

  • 14.30-15.30 内观

  • 15.30-17.00 内观


  • 17.00-18.00 水果

  • 18.00-19.00 内观

  • 19.00-20.30 母语讲解课

  • 20.30-21.00 内观

  • 9.00-9.30 向老师提问、洗漱

  • 9.30 灯灭、睡觉


什么?一天12个小时内观,且是打坐着内观,吃素、断绝和外在世界的任何联系。我心想这不是寺庙里和尚、尼姑的出家生活嘛!我热爱生活,爱教育爱艺术,跟唐鑫相亲相爱,儿子小觉有个性又可爱。我可不是来被洗脑、来看破红尘的啊。看着身边这些年轻的北欧人,他们也不是啊——大约80%的学员都是30岁左右,我一度产生了这是芬兰大学生夏令营的错觉。


没容我多想,也没时间社交,手机、书籍统统上交了,很快男女生被分开。接下来10天,我跟异性完全断绝了,唯一能看见男人“影子”的时刻是在森林里散步时,透过树林,隐约看见远处男人的身影。因为连森林都被划分出男女不同的活动区域。


再看女生之间。完全禁言、眼神交流、眼神碰撞也不行,肢体接触更是避免。我住的女生宿舍是两人间,这期间我和室友真的一句话也没说过。碰到两个人堵在门口,一进一出的状况时,我们眼神也不对视,等待2、3秒后会有一个人先走。也有人申请入住单人间。


就这样,我过起了10天没有手机、没有书籍、没有纸笔、没有外界联系、没有人说话、不正眼看任何人一眼的生活。用这些日子,只去学一个字:静。


但,静不是停止。而要在静中去看暗流涌动。如何看?这就是此行的重点:内观课。有方法。


2

10天内观课及方法


所有人都在课程开始的前一天下午入住。顺便说一下,这10天课程免费,且包吃包住。那天下午5点,大家用过最后一餐晚饭,便开始过午不食,晚饭只吃水果的生活。但北欧这边的人性化之处是一天三餐都有牛奶、豆奶、咖啡、茶、热巧克、柠檬蜂蜜水,可以喝。


饭后6点,一入内观教室便见到了我们远程音频教学老师葛印卡(S.N.Goenka)和现场教学老师(我姑且称她为C吧,没记住名字)。


由此开始去内心世界旅行10天。我们都不是出家人,如何打坐、如何让身心“定”下来、如何观身、观心,都有循序渐进的说明和步骤带我们慢慢深入。我概括一下,是分这样三步走:


  • Day1、2、3,这三天打坐、观鼻孔前后这个三角区的气息,叫Anapana。

  • Day4、5、6、7、8、9,这六天练习正念的方法,叫Vipassana。

  • Day10,继续练习头三天观气息的方法Anapana。


这三步,我逐一展开讲(不感兴趣的,可以直接跳过这部分)


第一步,观气息。具体做法是,鼻子是一个定点,你去看气息进来、又出去的过程。观察到的气息,可能是暖的、冷的、急的、慢的、痒的、干燥的等等,都可以,去感受气息、皮肤的自然状态就好。


如果鼻孔是干燥的,你就只是感受这波干燥。看它来了、强烈了、变弱了、不见了,又来了......在这个过程你会感知什么是“变化”,且一切都会过去。


一旦你这样观察,一定会遇到最大的障碍:你的心在起心动念。它会干扰你的专注力、观察力、感知力。此时“心”“念头”“思想”好比是一个风筝,你可能观察气息2分钟,感知力就被心这个风筝带飞了,去臆想一些事,忘记了观气息。这个时候要做的,是拉回风筝的线,把心和注意力继续拉回到观气息上。


无疑,这是一场把感知力放在“身体”上、还是“心念”上的较量。


第二步,观察和感知整个身体的细微变化。从头到脚,或者从脚到头,都可以。


先说进入这个阶段对身体的要求。你要能在1个小时内保持身体纹丝不动,真的是纹丝不动,手、脚、胳膊、脖子统统都不许动。


在这个基础上练习正念的方法。你先看自己的头部:可能是热,那这股热如何来又如何去;可能是紧绷,那你的皮肤如何紧又如何松弛;可能是皮肤在跳,那皮肤如何颤动和上下跳,等等。


用此方法,再依次观察和感知脸、脖子、肩膀、背部、肚子、大腿、小腿、脚、脚趾。就这样在1个小时内,把自己的身体观察可能是2遍,也可能是3、4遍,都可以。


同样的,心这只风筝还是会跑掉,你的注意力也跟着跑掉。你需要不断地在心跑掉、拉回来观察和感知身体、又跑掉,又拉回来......反复。


我在第5天的时候,终于在1个小时纹丝不动中把整个身观察、感知了一遍。那一个小时,我真的每时每刻都在感受什么是身体的变化:你看它生起、它强烈、它平息了,它又生起......永不停歇的变化。不满你说,这一个小时内,我的心和注意力还是会跑掉、去想其他事情。我明明在观察和感知脖子上皮肤、肉的变动,可是当蚊子咬我的腿,我的注意力还是会转移到腿上,中断了观察和感知脖子。但我只是看被蚊子咬这股波动,肉紧、皮痒、疼痛来了又熄灭了,不抓挠、不对它起情绪上的反应。


如果能做到不中断,那就达到了最高境界:“平等心”。因为不管你的心对不对它起反应,它终究都会过去。当你的心不再对外在世界起反应,没有了讨厌(嗔恨)或喜爱(贪爱)等这些情绪/情感,按佛教所说,你就解脱了,享有真正的安详、真正的快乐。


咦,好可怕!可怕的原因,我待会解释。还是继续说下一步。


第三步,在喧闹环境下练习内观。在第10天上午10点钟的时候,禁言这一规定解除。这是一个过渡,让我们不至于走出内观中心,涌入滚滚红尘时有巨大震撼、不适感。而有声音的环境,更真实。如何在喧闹中保持内心的平静,又回到了观察气息这个方法上。


好了,现在说说我觉得佛教让心不再对外在世界所发生的一切起情绪/情感反应的可怕之处。我想这也是佛教作为宗教信仰能够“圈人”的厉害之处。


3

佛教对人类的贡献是什么


从内观老师S.N.葛印卡先生的课程中,我很佩服他和佛教的一点,是他们找到了人类痛苦的根源:心对外界起习性反应,并提供方法和课程帮助别人去除惯有的反应模式。


但问题是,他们最终要把人变成什么样的人。佛教中的慈悲、大爱、平等心是怎样的状态?就以内观课强调的两大关键词:觉知和平等心,作为切入口来解析。


所谓觉知,是指观察身体的波动,肉起肉落、生生息息。这就好比让人去充当一个显微镜,看身体的血液、组织、皮肤。它一再强调不能让心飞走,可是心飞走是思绪、是想象力、是思考啊!我觉得佛教在扼杀思考和想象力。这是其一。


所谓平等心,是不对外界有反应,不对冒出苗头的情绪起反应。因为“反应”是食物,会滋养情绪。它在扼杀一切情绪、情感。而人是什么?情感的动物啊。细思极恐,佛教的本质是反人性、反情感。它能帮助你从苦中解脱,也同样带你进入无情无爱的生活。这是其二。


真的做到这两者,那他便获得了佛教宣扬的“慧”,又谈何容易!这需要很长的修行和慧根。现实的问题是,普通人根本做不到纯粹的觉知和平等心。在这样的基础上,把内观课视为一种工具,某些时刻用它来控制/消融自己的负面情绪,未尝不可。


不能否定内观课确实有一定可取之处。比如人虽是情感的动物,但并不是所有情感都是好的,比如那些极度易愤怒、有仇恨、极度活在痛苦中的人,修行会让他们获得解脱。再比如,修行的人适合解决问题,问题来了,我知道了,我想办法解决,不带任何情感。还有,去除宗教的成分,只剩内观这个方法确实有可取之处,因为生而为人,总有某些阶段、某些时刻需要克服自己的负面情绪,比如失眠时,如何不烦躁、不焦虑,用内观的方法能让人平静下来、不内耗、让身和心都得到休息。


还有一个益处,佛教能帮助人去除自我中心,消融“自我”。你想,出家人钵里的饭、住宿、饮食都是他人供养的,他还有什么自我可言。而在家人,有“自我”,工作、家庭、身份等等都是他的标签。这也是为什么全球140所处内观中心,都是免费的原因,它想让你感受:你能免费来这里,是因为前人的捐款,不是因为你是谁谁谁。它同样鼓励你捐款,让后来人有机会来此体验。这个过程你能感受到人与人的连接。


可我是谁?一个幸福的普通人,有人爱有事做有所相信和期待。滚滚红尘里,我想要哭和笑,不想做到完全“无我”。


4

三次落泪


记得第一天课程的中午,老师“召见”我。她问我,有啥问题要问吗?我想了一下,告诉她,我到一个新环境第一晚很难入睡。昨晚我就失眠了。


她告诉我:“睡觉是让身心得到休息。其实即使不睡着,半睡半醒也可以让身、心得到休息。你练习内观,心就在休息,而身也处于平静中。”


她继续问我还有什么担忧吗?你来参加这个课程,担心孩子吗?我说,我老公是一个超级好爸爸,我对他带娃很有信心。我一点也不担心这事。


这就是我的所有忧虑了。走出内观室,我隐约觉得有什么不对劲,说不上来。


直到晚上的课程里听到“人生苦海”这句话,我才知道到底哪里不对劲:来参加内观课好比是来给自己的心做一次手术,现在“医生”在问诊你有什么苦难。而我说出的竟然是失眠这件小事。且我觉得人生虽有苦,但苦不至于如大海般将我们包围。兴许我还年轻,今年31岁,没啥大苦大悲吧。


这10天里,我严格遵守内观课程的要求:

第一是“戒”(五戒:不杀生、不偷盗、不淫邪、不妄语、不饮酒);

第二是“定”(按要求打坐、作息,先身定再心定);

第三是修“慧”(修炼感知力和平等心)。


我很清楚,人生数十年能有10天这样不一样的生活,看到人的另一种可能性,也挺好。于是,来之前我就做好准备,放下一切,全身心投入其中,去体验佛教是什么、内观是什么。可纵然如此,依旧有些时刻让我泪流。


第一次,是在第三天。打坐三天,我腰酸背痛。加上,在观气息时我的心飞走了:想到了6月1号那天晚上,我跟唐鑫、小觉从于韦斯屈莱开车回赫尔辛基。120的时速行驶在高速路上,差点出车祸。要不是那一秒钟,唐鑫反应够快,快速转方向盘,后果不堪设想。


或许是走夜路,看见了生死一瞬间我在内观室哭了......


第二次,是在第四天。有一次小觉玩游戏,看到一个人变成了机器人,他的反应是:爬下椅子,躲在桌边,用眼神继续喵、继续听。我又看到了那个场景,看到了孩子、看到了人对未知有恐惧,同时也有好奇我哭了......


第三次哭,是在第10天。上午10点会解除禁言。来之前,唐鑫就告诉我这个了。我心想到时我一定会很开心、很期待。可是,就在10点前几分钟,当葛印卡的唱诵声渐远、渐小、渐无后,我竟然有股感动,哭了......


或许是因为这段音乐吧。他的唱诵听了几十遍了,最后一次放时,我能感知到它被放慢了速度。这样音乐本身就很美,让人感动。


或许是因为离别吧。要离开那个纯粹的、没有任何标签的自己。


或许是因为压抑10天的情感需要迸发吧。


其实,在我刚刚落泪那一刻,我已察觉到:“看,我在哭。”按葛印卡的教导走下去,正确的做法应该是:“你看,你的情绪来了,它在生起,你要开始观察它,不要对它起反应。”在这个过程中,情感力会转变成观察力,你变得平静,不会哭下去。


我察觉到这一点。但那一刻我跟自己说:“哭吧,结束了。”


5

这次“内心之旅”路上的“伴”


禁言解除后的行程照旧,只是在吃饭时、在休息时,我们可以聊天了。我才真正开始了解身边这群北欧人。


有来自芬兰拉普兰大学生物系的女大学生。上学期她上了一门物种课,这些天她一直在观察这里的昆虫。明天一拿回手机,要拍这里的蝴蝶、昆虫。


有来自丹麦的35岁女人。四年内,这是她第三次参加内观课,她说平时自己会在家早晚练习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,当她发现自己松懈了,不频繁坚持了,她知道:“嗯,是时候去上课了。”


有来自芬兰图尔库的营养师。我问她为啥要来这里上课,她说:“我有三个朋友都参加过这个课程,我以前去印度旅游过,感受到他们的宗教。我想来一次葛印卡之旅。”她是我的室友Petra,芬兰人。


Petra还有一段话让我感同身受,她说:“我很庆幸自己出生在互联网来临之前。我依然记得自己在青少年时学习打字、上网的模样。我经历了那时的社会转型,也能看到前后两种不同的生活。不像现在的科技原住民一代,他们只看到生活的这种可能性。”她所讲述的,又何尝不是我的童年,村里长大、泥土地玩耍、河里钓鱼抓虾。人在大自然中成长。


我还遇到,我于韦斯屈莱大学教育学院的校友。没想到我和她之间还有共同的朋友,她两年前毕业后,在一个小镇教成人教育。


更让我惊喜的是,我遇到了芬兰教育家、芬兰PISA之父的侄女。她在图尔库大学读教育学硕士,毕业后她想教外国人芬兰语。我问她觉得这个课程怎么样,她说:“平时我们看到的人都是快乐的、因事感伤的、有情绪的。这个课程让我看到人的另一面,只是平静的。蛮好。”


很多不同的人生......


人与人之间就这样聊着。接下来的三餐时间,我们边吃边聊,忘了时间。每次都是餐厅工作人员摇着铃铛提醒我们:请大家5分钟内离开。


相聚有时,后会无期。第11天,在离开前2小时,我们拿回自己的手机,没有人忙着相互间拍照、留念。所有人一起用这两个小时把我们生活过的每一个角落,打扫得干干净净。


了无来过的痕迹。


文丹写在最后:此行内观的行程是2019年6月5日至16日,在瑞典的北欧内观中心。今天是6月17日,我再次坐上维京游轮,海水滚滚,思绪滚滚,生活滚滚。写下此文,是为记。


—— END ——


“隐居”环境图片来啦!


▲橡树森林里的红色木屋



      

钱文丹


钱文丹,现居芬兰赫尔辛基。上海师范大学文艺学,芬兰于韦斯屈莱大学教育学,双硕士。儿子在芬兰幼儿园上学,先生唐鑫在赫尔辛基大学教育学院工作。《上海教育》杂志专栏作者,即将出版第一本以中国教育者视角观察芬兰教育的专著。


Get Smart on Finnish Education:




这里是芬兰教育智库。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